联系我们 

    检测服务:400-803-7959

    其他咨询:400-650-9231

精心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中心 > 精心科普
精心科普|反复晕厥,警惕遗传性心脏病⸺长QT综合征
时间:2023-07-08 07:58:16   

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由于其高发心源性猝死,如不重视可能导致灾难性结局。

心脏病xiao.jpg


01_画板 1.png

LQTS是在心电图上出现QT间期延长,临床上出现为心悸、心搏骤停、头晕、晕厥、搐搦甚至猝死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容易和癫痫发作相混淆。LQTS可以分为遗传性LQTS和获得性LQTS两大类。

1.遗传性LQT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LQTS既有家族性发病病例亦有散发病例,散发病例可能与新发突变有关。

2.获得性LQTS:常由外在因素引起,通常是药物、特殊饮食或电解质异常导致的离子通道功能改变。


1280X1280-(1).png

图片来源网络


02_画板 1.png

根据《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LQTS患病率在高加索白人中约为1/2000,我国尚不明确;根据《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指南》,LQTS的患病率约为1/2500,平均发病年龄为14岁。未经治疗的LQTS患者发生晕厥的年发⽣率约为5%,10年病死率可达50%,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年发生率为0.03%~0.90%。部分患者猝死发生在睡眠时,是引起中青年人(<40岁)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无显著的种族或地域分布差异。在中国,LQTS患者以女性多见,从婴幼儿至老年均可发病,但以年轻人为主。


03_画板 1.png

约70%的LQTS患者可发现基因缺陷,至今已有17型被确认,这些基因分别编码心脏电压门控钾、钠、钙等离⼦通道蛋白及相关因子和膜调节蛋白。其中KCNQ1(LQT1)、KCNH2(LQT2)和 SCN5A(LQT3)3个致病基因可解释约75%的患者(大部分为显性遗传),其余致病基因可解释 5%〜10%的患者。LQTS具有外显延迟性,携带者的发病时间不等,部分在宫内即可检测到QTc延长,亦有携带者晚年发病甚至终生不发病。

表1:LQTS主要亚型及遗传模式占比

表1.png


04_画板 1.png

LQTS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电图、病史和家族史综合判断。公认的LQTS诊断标准有:

1)具备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可明确诊断:Schwartz评分≥3.5分,排除继发性QT间期延长因素;存在明确至少1个致病基因突变;12导联心电图检查QTc≥500ms(无QT间期延长的继发因素);

2)以下情况可以诊断:12导联心电图检查QTc在488~499ms,伴有不明原因的晕厥,但未发现致病突变。

表2:LQTS Schwartz评分标准

表2.png

信息来源: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指南


05_画板 1.png

LQTS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缺乏特异性的物理检查结果,依靠诱发事件提示诊断。劳累和精神压力是已知的诱因。然而,LQTS基因诊断率为70%-75%, 基因检测已作为重要的诊断标准被写入《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并被2019年的无症状心律失常的管理欧洲心律协会共识推荐作为常规的三种辅助检测方法之一。

1280X1280 (4).PNG

此外,绝大多数LQTS无法仅通过临床表现和传统实验室检查进行分型,具体分类需依靠基因诊断。不同亚型的LQTS患者心脏事件发病诱因不同、猝死风险不同。LQT1患者主要于运动或应激时发生(99%), LQT2患者发病诱因相对多样,LQT3患者主要于静息状态和睡眠时发病。生存分析表明多LQTS相关突变(LQTM)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下图为不同LQTS亚型风险分层及预后建议。

表3.png


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诊断并做好风险分层,针对性地指导患者治疗及随诊。

基因检测适用人群:

1.临床ECG发现QT间期延长的患者;

2.临床诊断LQTS的患者进行基因分型;

3.曾经有不明原因心悸和晕厥等疑似症状的患者;

4.有猝死家族史者;

5.对于携带LQTS致病基因突变患者的血缘亲属,建议进行特定变异位点筛查;

6.无继发因素(如电解质异常、心肌肥厚、束支传导阻滞等)的QT间期延长(青春期前患者:QTc>460ms;人:QTc>480ms)的无症状患者(可考虑)


06_画板 1.png

确诊为LQTS后治疗的原则是预防发作,防治心脏性猝死。

1.避免诱因:停用药物或纠正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2.β受体阻滞剂:对于所有的先天性LQTS患者,无论是否发生过晕厥猝死,都要应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3.起搏器:可以缩短QT间期,目前认为LQT3患者可以更多获益于心脏起搏治疗。

4.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对室速室颤等导致猝死的心律失常是一种最为有效措施。对于反复发作室颤、心搏骤停的患者ICD可以防止猝死。

5.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主要用于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效果欠佳、拒绝植入ICD或存在ICD禁忌症的患者。

LQTS并不可怕,视而不见才是 “真凶”。我们应做好预防,有意识地控制LQTS的危险因素;如有不适,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可以防止LQTS的进⼀步发展,将危害降到最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 卢喜烈. 运动负荷试验与长QT综合征. 长城会2020.

[2] Asatryan B ,Schaller, André, Bartholdi D ,et al.Late-onset severe long QT syndrome.[J].Annals of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og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lter &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ogy Inc, 2017:e12517.DOI:10.1111/anec.12517.

[3] 张萍. 长QT综合征临床分型及意义[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1):13-16.

[4] 张莉, 李翠兰, 胡大一,等. 长QT综合征(二)[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31(4):505-511.

[5] 杨跃进, 华伟. 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精准心血管病分会,等. 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3):22.

[7] 李翠兰, 胡大一.《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中的长QT综合征基因检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 25(5):2..

[8] 洪葵, 刘欣, 胡大一. 2013HRS/EHRA/APHRS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41(11):4..

[9] Schwartz P J , Stramba-Badiale M , Crotti L ,et al.Prevalence of the Congenital Long-QT Syndrome[J].Circulation, 2009, 120(18):1761-1767.DOI:10.1161/circulationaha.109.863209.

[10] Ackerman M J , Priori S G , Dubin A M ,et al.Beta-blocker therapy for long QT syndrome and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re all beta-blockers equivalent?[J].Heart Rhythm, 2017, 14(1):e41.DOI:10.1016/j.hrthm.2016.09.012.

[11]Silvia G. Priori MD PhD HRS Chairperson, Writing Group Chairs, Chairperson A A W E , Minoru Horie A C ,et al.HRS/EHRA/APHR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herited Primary Arrhythmia Syndromes[J].Heart Rhythm, 2013, 10( 12):1932-1963.

[12]Anne,M,Gillis,et al.HRS/ACCF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acemaker Device and Mode Selection: Developed in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HRS)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ACCF) an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J].Heart Rhythm, 2012.DOI:10.1016/j.hrthm.2012.06.026.

[13] Marianna G , Sigurdur S , Thor A ,et al.Letter. Cardiovers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J].EP Europace,1998(4):4.DOI:10.1093/europace/euz336.

[14]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病临床实践指南撰写组.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 037(003):289-294.DOI:10.3760/cma.j.issn.1003-940


百世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违者必究。京ICP备13043502号-1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