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检测服务:400-803-7959

    其他咨询:400-650-9231

专家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中心 > 专家讲堂
专家讲堂 | 阜外医院唐熠达: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检测是实现个体化抗栓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2-04-02 15:31:53   

唐熠达教授认为,在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个体化用药非常有必要,因为在临床实践中,氯吡格雷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低反应”或“氯吡格雷抵抗”。要查明个体差异的原因、做到个体化用药,就需要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检测。


然而,201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ARCTIC研究表明,在PCI手术前后进行血小板功能监测来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方案,并没有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研究结果不支持在PCI患者中常规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唐教授在分析时提到,这一研究并没有根据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进行分层。此外,研究中提出的高血小板反应性定义(≥550阿司匹林反应单位;≥235PRU;抑制率≤15%)和应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是否合适?


阜外医院注册资料显示,MA(thrombin)未显示出显著的预警价值,而MA(ADP)在46.6mm处预测缺血事件的价值明显,ADP抑制率50.9%的预测价值明显,ADP抑制剂率与MA(ADP)联合对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更显著。


Gurbel等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表明,MA(ADP)可预测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事件发生风险,<31 mm时出血风险高,>47 mm时血栓形成风险高。


关于基因检测的意义,唐教授认为,对检测结果为CYP2C19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患者,应加强对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情况的监测;对于CYP2C19基因双突变患者,必要时氯吡格雷加倍使用。


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



百世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违者必究。京ICP备13043502号-1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