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400-803-7959

精心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中心 > 精心科普
精心科普 | 卒中危险因素之血脂异常
时间:2023-01-17 09:12:53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卒中挑战。

我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40岁及以上人群卒中患者约1780万,卒中新发患者约340万,卒中相关死亡患者约230万。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标准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

依据脑血管病变的不同,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缺血性卒中发病率145/10万,出血性卒中发病率45/10万。根据病因的不同,卒中又可分为非心源性卒中和心源性卒中,心源性卒中是指来自心脏和主动脉弓的栓子通过循环导致脑动脉栓塞引起相应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心源性栓子造成的,约40%的不明原因的脑卒中可能是心源性脑卒中。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且出院时及发病6个月后预后也更差。

血脂异常是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异常包括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异常升高,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其中LDL-C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8年,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表的2013-2014年度“中国慢病与危险因素监测(Chinese Chronic Disease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CCDRFS)”的数据显示了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和的患病率,其中,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高达20.4%。一项全球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卒中患者中,LDL-C每升高1个标准差则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28%。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提示,中国人群中LDL-C每升高1mmol/L,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升高26%,独立于受教育水平、吸烟、酗酒、糖尿病、收缩压的危险因素,甚至独立于HDL-C和TG水平。

他汀类药物又称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是防止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药物。

一项纳入61个研究、共187038例伴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的荟萃分析,汇总分析了各类他汀在总体人群中(包括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人群)的疗效,结果显示在一级预防人群中,长期的他汀治疗可使首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20%。他汀不耐受者、胆固醇不达标者、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应考虑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注意观察调脂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推荐:(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LDL‑C水平≥2.6mmol/L(1000mg/L),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将LDL‑C水平控制在1.8mmol/L(700mg/L)及以下或将LDL‑C水平降低50%及以上,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

1.png


数据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他汀药物在不同患者中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下降和横纹肌溶解症等),所以需要警惕使用他汀时,尤其在使用高强度他汀时,患者所出现的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患者的个体吸收、代谢他汀类药物的酶有差异,而这个代谢酶的活性主要受基因控制,不同的基因型控制的代谢酶活性不同。


他汀类药物的代谢酶主要受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SLCO1B1)基因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又称OATP-C、OATP2或LST1)特异地表达在肝细胞基底膜上,是肝脏摄取他汀类药物的中枢,由SLCO1B1基因编码。近年来,SLCO1B1基因上陆续发现多个SNPs,但研究多集中在521T>C(rs4149056, p.Val174Ala)和388A>G(rs2306283, p.Asn130Asp)两个位点的突变。

SLCO1B1 c.521T>C是亚洲人群中的主要遗传变异,等位基因频率为10-15%,该多态性有三种基因型:521TT(野生型纯合子)、521TC(突变型杂合子)和521CC(突变型纯合子)。携带521C等位基因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时肌病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指出:为降低他汀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建议临床上根据SLCO1B1基因型选择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2.png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


ApoE是一种存在于乳糜微粒和中间密度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主要由肝脏和巨噬细胞产生,参与血脂的运输、存储和排泄。由两个功能性SNP rs429358(c.388T>C, Cys130Arg)和rs7412(c.526C>T, Arg176Cys)构成3种单倍型,分别是E2(rs429358T-rs7412T)、E3(rs429358T-rs7412C)、E4(rs429358C-rs7412C)。由三种单倍型构成6种不同的基因型(E2/E2、E3/E3、E4/E4、E2/E3、E2/E4和E3/E4)。其中E3/E3是最常见的基因型,人群中的频率约60%,其次是E2/E3和E3/E4,人群中的频率约12.7%和10.3%,E2/E2、E2/E4、E4/E4基因型较少见。


《血脂异常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指出,ApoE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脂质代谢调节,是影响机体血脂水平的重要内在因素,ApoE多态性检测可提示个体对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基因型E3/E3和E2/E4提示他汀治疗疗效正常,基因型E2/E2和E2/E3提示他汀疗效较好,而基因型E4/E4和E3/E4提示他汀疗效较差。

综上,血脂异常是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然而,他汀药物在不同患者中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所以,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血脂异常患者,重视基因多态性检测,通过基因型选择合理的他汀类药物,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效。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 李子孝, 谷鸿秋, 等. 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1) [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5): 433-447.

[2] 马丽媛, 王增武, 樊静, 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27): 3331-3346.

[3] 王陇德, 吉训明, 康德智, 等. 《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概要 [J]. 2021, 18(11): 737-743.

[4] 王陇德, 彭斌, 张鸿祺, 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2, 19(2): 136-144.

[5]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血管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 等. 心源性卒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J]. 中国医学杂志, 2022, 102(11): 760-773.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EB/OL](2021-08-27).

[7] 诸骏仁, 高润霖, 赵水平, 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16年修订版) [J].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 937-953.

[8] 王陇德.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7(5): 272-280.

[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 55(10): 1071-1110.

[10]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印发《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2015-07-29).

[11] 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 血脂异常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22): 1739-1742.




百世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违者必究。京ICP备13043502号-1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