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400-803-7959

专家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中心 > 专家讲堂
专家讲堂 | 吴林教授深入解读《青少年猝死病因与防治策略》
时间:2022-04-02 15:31:58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18年11月2日-4日于北京龙城温德姆酒店隆重召开第四届清华心脏论坛暨清华-Mayo-Clinic心血管进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吴林教授应邀出席演讲《青少年猝死病因与防治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


吴林教授针对“青少年猝死的病因与防治策略”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教授首先列举了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发生率,发现心源性猝死率与实际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例数其实是相反的,猝死率最低的“普通人群”死亡例数反而最高,原因是人口基数大。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占总死亡率的9.5%,因此,普通大众也不能忽视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心脏性猝死风险进行了比较发现,青少年发生心脏性猝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年龄主要分布在3-25岁;

2.常常症状发生后数分钟或更短就猝死,复苏成功率很低;

3.可能完全没症状;

4.一发现症状就直接晕厥;

5.社会接受程度较差,容易引起纠纷。

吴林教授分析成年人与青少年的猝死病因,发现成人或老人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占比最高的猝死病因,而青少年的病因就复杂很多,占比最大的还是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冠脉异常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为青少年心脏性猝死的第二大原因。而第三大原因的先天性离子通道病即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平常做常规心电图是没有问题的,除非运动或者发作的时候才能发现心脏的异常,包括8种无器质性心脏病和2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而遗传性心律失常经常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有些疾病我们常常会有诊断不足的情况,包括长QT、brugada等等,但有的疾病可能会过度诊断,比如说早复极(单纯心电图);危险性高的病人包括Brugada综合征、CPVT的患者猝死概率非常高。其中治疗疗效相对好的包括长QT 1型和长QT 3型(药物治疗)、PCCD(植入起搏器)等,这些疾病如果治疗效果好患者可长期生存;治疗困难的疾病包括原发性室颤、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而且这些病人多为年轻人或儿童,平素健康,一旦猝死很容引起纠纷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我们更加重视。


吴林教授总结道:院外心脏性猝死复苏率低,对可疑患者需要进行仔细的临床以及心电图和影像学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识别、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层、预防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积极预防、处理危险因素,合理的使用药物、介入和器械(ICD)治疗,特别是一些特异性治疗效果非常好,我们也应该加强基因学的研究,加强临床研究,挽救病人的生命。

【注】本文未经讲者本人审校,如有不当,请随时联系管理员,谢谢!管理员邮箱:liuxiaomin@bestnovo.com


百世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违者必究。京ICP备13043502号-1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