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400-803-7959

指南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中心 > 指南园地
基因与高血压 | 险些漏诊!心肌病还能是这样?!
时间:2022-04-02 14:26:18   
病史

患者,女,45岁,主因“活动后胸闷2年,加重1天”收入院。

患者2年前于上4楼时出现胸闷,无咳嗽、咳痰,无心悸、出汗,无头痛、头晕。于当地予以中药治疗后好转。后于当地医院查超声心动图:LA 36mm,LV 46mm,IVS12mm,EF 59%。此后,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明显进展。

入院前1个月于当地医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LA 35mm,LV 54mm,IVS 12mm,EF 59%,前间隔及前壁最厚处约16mm。Holter显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927次,室速1阵(6次),室上性早搏1036次。


入院初步诊断为:

“左室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入院检查

患者入院后心脏彩超示:

左房饱满,余房室腔内径正常范围,室间隔轻度增厚,最厚处位于中段,约12mm。室壁回声粗糙,运动幅度及收缩率尚可。左室腔内可见异常肌束连接于室间隔基底段与心尖部,肌束横径5mm,左室流出道宽度正常;各瓣膜形态结构启闭运动未见明显异常; 大动脉内径正常;心包腔未见异常;激发实验阴性。

心脏MRI示:

左房左室不大,左室各段壁厚正常或高限(室间隔近中段 11-14mm,侧壁 4-7mm), 左室壁远段及心尖部可见较广泛心内膜下脂肪替代;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尚可,流出道通畅;心律不齐,平均心率 61 次/分,LVEF45%,EDVi 69.5ml/m2;

MRI强化显示:

心肌首过灌注示左室侧壁中远段及心尖部心内膜下灌注减低;左室壁远段及心尖部为主心内膜下不均匀非透壁强化; 余左室壁可见散在较浅淡心内膜下强化,以侧壁及室间隔为著。左室壁心尖部为主广泛的纤维、脂肪浸润,考虑为左室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心电图显示:

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ST-T改变。

家族史

患者的母亲有心脏方面的不适(具体不详),已经去世。

其儿子15岁发生晕厥,诊断为 HCM,已去世。

治疗

予以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 tid;

酒石酸美托洛尔6.25mg qd;

卡托普利 3.125mg Bid;

门冬氨酸钾镁片158mg tid等药物治疗。

似乎诊断明确了。

患者多发心律失常、心脏MRI显示左室壁心尖部为主的心肌纤维、脂肪替代,家族中也有猝死病史,符合“左室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该病60%都是遗传性的,为进一步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突变,更好的指导疾病的诊治及家系筛查,医生建议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后,却另有发现。

我们采用了百世诺遗传性心肌病Panel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携带有两个基因突变:

1、心律失常致右室心肌病(ARVC)的可疑致病变异 DES 基因 c.G286T 杂合错义变异 (DESp.A96S het)

2、Danon病的明确致病变异LAMP2 基因 c.G962A 杂合无义变异(LAMP2p.W321X het)


经过家系验证,患者的丈夫和女儿并未发现携带这2个致病变异。


患者肌肉病理活检显示:

骨骼肌呈肌病样改变,未见炎性肌肉病和神经源性骨骼肌损害的典型病理改变,未见Danon病的典型病理改变。


总 结

该患者据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考虑为“左室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基因检测发现患者除了携带“左室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相关的可疑的致病变异,还携带有一个明确的Danon病致病变异。

尽管肌肉活检病理并未发现Danon病的典型改变,基因检测已经查到了明确的Danon病的致病变异,支持Danon病诊断。

建议患者进行家系筛查,明确是否合并“左室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Danon病。


什么是Danon病

Danon病是在1981年首先由Danon报道的,临床上以肥厚型心肌病、骨骼肌病及智力障碍为主要表现。

该病为X连锁显性遗传性溶酶体病,是由编码二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的基因LAMP2发生突变,导致其所编码的蛋白截短,影响蛋白功能所致。男性发病多见,且多在20岁前出现心脏症状,迅速进展为心力衰竭;女性少见,且多表现为轻微或迟发的心脏症状。

目前基因检测查到明确的致病突变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由于肌肉活检的侵入性,基因检测明确致病突变已经成了Danon病最常用的确诊方法[1]

Danon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上都可以表现为心肌肥厚,有时难以辨别。但Danon病引起的心肌病预后极差[2],据研究患该病的男性患者均死于30岁前,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

因此早期诊断该病,可以指导对患者密切随诊,提早预防心衰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1. D'souza RS, et al. Circ Heart Fail. 2014;7(5):843-9.

2. Maron BJ. JAMA. 2002; 287(10): 1308-1320.




百世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违者必究。京ICP备13043502号-1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